音樂相對論,你會選擇哪一邊?更新日期: 2008-09-24 記者:文=楊雅亭 記得轟動一時的莫札特效應嗎?多年前加州大學發表一篇研究,聽十分鐘莫札特的D大調雙鋼琴協奏曲,空間推理能力立刻增強。報導讓莫札特音樂風靡美國教育體制,佛羅里達州甚至立法通過托兒所每天要放送半個小時古典音樂;莫札特來到嬰兒床前唱起小夜曲、玩耍時莫札特跟著孩子唱起嬉遊曲;午餐時莫札特為孩子彈奏協奏曲……,莫札特無所不在;還有家庭主婦養盆栽時,也不忘交代植物要乖乖地聽莫札特。莫札特獨領風騷,舒伯特當然不甘寂寞,莫札特有效應,那舒伯特呢?科學家重新實驗,發現聽舒伯特的音樂不見莫札特效應?!德國政府更是委託委員土地買賣會調查,再次證明莫札特效應不存在。但妙的是人類的選擇性記憶,大家還是朗朗上口莫札特效應,而且深深地相信,想必是莫札特的音樂太迷人吧,如果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據說大家會接受莫札特效應是對當時的教育制度感到不滿。音樂處方的研究有很多,你信或不信?音樂相對論,你可以把音樂研究視為一種好玩的遊戲;當然也可以選擇相信音樂治療師的觀點喔。 《音樂向右走》:好玩的心理研究 研究1:什麼人聽什麼音樂? 海華大學發表一篇好玩的研究:音樂品味反應性格。研究主持人心理學教授諾斯說,最讓人意外的是古典樂迷與重金屬樂迷有很多相似性格:內向、自得其樂、很有創意,不是一般刻板印象的頹廢抑鬱裝潢性格。這則研究引起網友們大大地吐槽:這算哪門子的發現啊!他們說,重金屬音樂的跨界作品太多了,從華麗金屬樂到極端重金屬樂,處處可見古典樂的影子,而且早在七○年代重金屬樂團身上,即可看見古典樂的繁複基因,性格相似,何怪之有?研究以問卷的形式,向全球三萬六千名的音樂愛好者進行大調查:*獨立搖滾(indie):低自尊、不刻苦耐勞、溫和、具創造力。*搖滾樂(rock in roll): 高自尊、具創造力、刻苦耐勞、自得其樂、不溫和。*藍調(blue):高自尊、具創造力、外向、自得其樂。*古典樂(classical):高自尊、具創造力、自得其樂、內向。*重金屬(heavy mental):具創造力、自得其樂、內向、不酒店兼職刻苦耐勞。*雷鬼(Reggae):高自尊、具創造力、外向、溫和、容易相處、不刻苦耐勞*鄉村音樂(country&Western):刻苦耐勞、外向。*舞曲(dance):具創造力、外向、不溫和。*Rap:高自尊、外向。 研究2:音樂調色盤 只要輸入「音樂治療」四個字,網路上立刻出現黃嫊媜寫的音樂治療文章:根據畢達哥拉斯「顏色與音樂調性之間頻率共振」的理論,音樂像彩虹一樣是有色彩的,而且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音樂處方:* 童謠:治療老人癡呆症。* 布拉姆斯<第五號匈牙利舞曲>:治療神經衰弱。* 貝多芬<熱情奏鳴曲>:治療偏頭痛。*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治療「主婦不適應症候群」。我們姑且不買房子論音樂處方的效能,但音樂與色彩的聯覺現象確實存在,《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書中曾經說到作曲家拖爾克的音樂聯覺故事。有一天拖爾克跟老師說:「我喜歡藍色的那首歌。」老師問:「藍色?」他說:「就是那首D大調,D大調是藍色。」那一年他五歲,之後的聯覺現象一直存,但是另一位也有音樂聯覺現象作曲家所見的色調卻與拖爾克完全不同。 《音樂向左走》音樂治療師林歆敏看問題 Q: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就地取材,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呢? 林:音樂既主觀又統一,舉個例子,我們在看恐怖片時聽到配樂會不自覺地開始毛骨悚然,那就是音樂的統一感受;仔細去分析音樂,會發現音樂是由許多元素所組成,旋律、和聲、節奏室內裝潢、力度……,只要音樂元素小小的改變,就會大大影響我們的情緒感受,我可以將小星星演奏成比較陽光的大調(彈琴示範,節奏明亮,輕快),或是像這樣有點哀傷小調(聲音低沉,黑鍵跳出。)所以同樣的曲子,將音量變大、速度加快、節奏變化明顯,聽起來就會有點緊張;反之,比較容易放鬆。要選擇什麼音樂,我想前提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我建議想用音樂安撫情緒的讀者,要先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音樂喜好、當下的情緒狀態及期待的轉變。以我為例,我的iPod裡有不同類型的音樂,上班前,我想增加power,所以我會選擇聽起來很有力的歌曲。下班時,我需要紓緩情緒,所以會聽可以放鬆的歌曲。但音樂是主觀的,像我酒店兼職睡前是絕不聽搖滾樂,可是我也聽過有人睡前很愛聽搖滾樂,就是要把自己弄得很累很累,再睡覺。 Q:童謠能治療老人癡呆症、韋瓦第的「四季」可治療高血壓……,您如何看待音樂處方? 林:音樂治療有很多學派,德國學派比較常做聆聽音樂相關的研究。而我學習的英國學派偏向綜合取向,整合Nordoff-Robbins的即興音樂療法,但與該學派的差異是他們需要兩個治療師,一個與孩子互動,另一個是提供音樂。而我們的學派也是必須做很多即興音樂,但是要自己一個人與孩子互動,除了音樂技巧,也必須學習特教及心理學理論。即興是音樂治療重要的成分,孩子進入治療室的狀況每次都不同,而不同的時刻,我對孩子的感覺也不一烤肉食材樣,音樂可以傳達很細微的情緒轉變,當孩子很開心地進來,我對著他興奮地唱起「哈囉歌」(彈琴示範,加重音,且字句斷音);當孩子生病時,我會唱有一點點安慰感覺的哈羅歌(彈琴示範,放輕音,且連音)。我們期待音樂能達到「共乘性」,讓孩子的情緒與心理的音樂及節奏在一起,所以我們強調主動參與音樂,因為音樂CD收藏再多、再豐富,也不可能完全符合當下的音樂狀況……。至於音樂處方籤,我覺得並不盡然,有人說:頭痛要聽莫札特的音樂,但不習慣聽古典樂的人聽起來會很不舒服,他也可能會愈來愈頭痛,而我的處方是我會建議你,去聽聽自己喜歡的歌,可以放鬆的歌曲,雖然有研究顯示,某些古典音樂的曲目會影房屋出租響人的腦部出現特別多的α波,那是人在泡溫泉,很舒服時會出現的狀態。你問哪幾首?我不建議特別指定某一首,有人說,韋瓦地的四季可以治療高血壓,但其實在古典音樂裡與「四季」類似的音樂配置還有很多首。 Q:不設定曲目,如果情緒呈現低迷的狀態,有哪些選擇音樂的原則? 我們的身體常常不自覺地被音樂影響。仔細注意,高級餐廳播放的輕音樂,就是希望你慢慢地停留,消化。而換桌率很高的餐廳,即是播放舞曲或是快歌,我們吃飯的速度也不自覺地加快。我建議情緒低沉的憂鬱症患者,可以選擇聽起來比較陽光的歌曲,或是沒有人聲的樂曲,例如:古典樂。這個建議是現在的流行樂有太多的歌詞,而個字句,都可能是賣房子他們情緒的爆點,引發太多的聯想。此外,也可以先找一首符合情緒反應的歌曲,宣洩後,再選一首提振心情的歌曲。但是我想還是因人而異吧,就像有些人難過時,希望大哭一場,所以他們會選擇聆聽非常難過的歌,讓自己進入悲傷的情緒,說不定哭完,心情就好了;但是有人需要時間慢慢忘去悲傷,那麼就不要找太難過的歌曲,而是找幾曲符合自己狀態的歌曲,慢慢去提升情緒,所以還是總結一句話:「要選擇什麼音樂,必須先自我認識,知道自己喜歡哪些音樂,想達成哪些效果。」(口述=林歆敏)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小額信貸YAHO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t97yttq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